首页banner

2009.9.26日论坛直播实录

   发布日期:2009-09-26     浏览:5947    
主持人: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我是刘静,很高兴由我为大家主持这次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技发展论坛,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前台在做嘉宾,他们是:何祚庥院士、倪维斗院士、李强教授、张红教授,下面由倪维斗院士致开幕词。有请倪院士。(2009-09-26 08:30)

    人物背景介绍:倪维斗,中国工程院院士,动力机械工程专家。出生于上海市,浙江省宁波市人。1957年原苏联莫斯科包曼高工毕业,1962年在原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获得副博士学位,1990年被授予俄罗斯荣誉科学博士,1991年被选为国际高校科学院院士。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现任北京市科协副主席,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能源战略与技术工作组中方组长。是我国热力涡轮机系统和热动力系统建模、仿真、控制、故障诊断方面的专家。
    全面系统地发展了复杂热力系统及其关键部件的先进建模方法和一系列新的控制策略;在建立大型火电机组性能与振动过程在线监测与诊断系统中做出了重要创新性成果;解决了先进燃气轮应用中的关键问题;率先研制了燃气/蒸气联合循环的仿真装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两次及其部委级奖多项。共发表论文二百余篇,箸作五部。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四十余名,其中多数已是相关领域的箸名专家,还有工程院院士。

 

                                重量级嘉宾出场

    倪维斗院士开幕词:

    新能源要仔细研究,是否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要进行全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分析,例如,用粮食做酒精,是否会造成粮食的供应问题等,都要通盘考虑,不能一哄而上,我的观点是对新能源要进行全生命周期考虑,要扩大研究边际,对全产业链进行考虑。

   总之,对新能源要仔细研究,不能玩洋概念,我希望这么多同志参会,对推动新能源发展起到扩大交流,提高行业水平发展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

(小编也总结一下:倪维斗院士的开幕词,对当今的新能源发展问题进行了总体分析,并围绕世界气候、环境与能源的关系展开,从而引至新能源发展问题。其中说道:“能源资源没有枯竭,但对气候、环境得影响很严重,尤其中国是最大得受害国。对于新能源的利用,要考虑生命周期分析、全产业链条及扩展边界”)(2009-09-26 08:33)

主持人:谢谢倪院士的精彩致辞,下面大会进行第一项,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祚庥先生做题为《大力发展“第三代”光伏发电技术,应对“碳关税”得挑战》的演讲,大家欢迎!(2009-09-26 08:34)

    人物背景介绍:何祚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理论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无神论学会副理事长,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早期从事粒子理论、原子弹和氢弹理论的研究。近年来,对伪科学、邪教的口诛笔伐以及对经济、社会问题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得出的结论使之近来成为“曝光率”颇高的新闻人物。由于他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方面的杰出成就,被称为“两栖院士”。

       何祚庥: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大力发展“第三代”光伏发电技术,应对“碳关税”得挑战》,当前我国已经将新能源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一方面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回应发达国家为扼制我国而发起的“征收碳关税”的挑战。
    从国际发展的态势来说,当前光伏产业正从“第一代”(晶体硅发电),向“第二代”(硅薄膜和其他薄膜),由于薄膜的厚度仅为几个微米,所以材料仅为价格十分昂贵得晶体硅的1%。所以,第二代技术的发电成本,一般约为第一代技术得1/2。

    但是,时代又在前进。

    现在光伏发电技术,又出现了“第三代”技术。这就是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陈应天教授所开拓的“4倍聚光+跟踪+太阳能炼硅+晶体硅(P型或n型)+薄膜”的光伏发电技术。

    关键句:当前“4倍聚光+跟踪”的光伏发电技术有较大突破,其成本已下降到平板光电电池的1/3,发电成本也下降到0.51元/度电。

     更重要的是已研发出价廉,而聚光高达10000-15000倍得太阳炉,温度可达3500度,成本只有国外同类研发产品的1/30-1/50,目前已用来冶炼太阳能级的高纯硅,而且将为高温光冶金、光化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新的工具。

     最近,我们到甘肃武威地区,对陈应天所发明的50KWp的转盘式光伏电站,和863计划支持的500KWp平板式光伏电站的投资和运营做了比较性的考察,结果证明这一转盘式光伏电站不仅其单位投资仅为平板式光伏电站的1/3,而且发电量还多出55%!

    但是,这一4倍聚光光伏电机的电池,现仅有20%的转化率;如果进一步增加到25%-30%(注:这将是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上述4倍聚光光伏电机的发电成本,还将进一步下降!一旦实现上述技术路线的大突破,完全可能将每度电售价下降到0.25-0.3元/度电。总之,光伏发电技术在我国的大规模应用,已是为期不远!

 
    主持人:谢谢何祚庥院士的精彩演讲,下面有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能源学会会长何倪维斗先生做题为《有关心能源发展的思考》的演讲,我们欢迎他!(2009-09-26 09:12)

     人物背景介绍:倪维斗,中国工程院院士,动力机械工程专家。出生于上海市,浙江省宁波市人。1957年原苏联莫斯科包曼高工毕业,1962年在原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获得副博士学位,1990年被授予俄罗斯荣誉科学博士,1991年被选为国际高校科学院院士。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现任北京市科协副主席,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能源战略与技术工作组中方组长。是我国热力涡轮机系统和热动力系统建模、仿真、控制、故障诊断方面的专家。
    全面系统地发展了复杂热力系统及其关键部件的先进建模方法和一系列新的控制策略;在建立大型火电机组性能与振动过程在线监测与诊断系统中做出了重要创新性成果;解决了先进燃气轮应用中的关键问题;率先研制了燃气/蒸气联合循环的仿真装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两次及其部委级奖多项。共发表论文二百余篇,箸作五部。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四十余名,其中多数已是相关领域的箸名专家,还有工程院院士。

   倪维斗: 我今天想讲的是本人对新能源的一些看法,是一孔之见(小编:倪老好谦虚啊),现在都讲新能源,但是这个定义呢?我认为新能源的定义因地、因时而不同,比如核电在中国是新能源,而在法国、美国则不是。

    “能源”是一个广义得称呼,有四大主要环节:资源--转化--输送--终端利用。

    四环环节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有大的变化,且相对于在役主力能源而言,能大幅度地节约能源、大幅度减排的能源或能源技术即可称为“新能源”。像煤的现代化利用,如以煤气为核心的多联产系统。

    海上风电场

    截至2008年底,已有1473MW的风电机组在海上风电场投入运行;

    其中99%来自于欧洲;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略高于全球风电总装机容量得1%;

    2008年,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为350MW,增长率为30%。

    风电制造业面临激烈竞争

    2008年又有20多家企业进入风电整机制造领域,风电整机制造企业累计超过70家,产品已经安装到风场得约30家。风电整机产能的扩大有利于缓解近两年中国风电机组供不应求的局面,也预示风电整机制造业得白热化竞争即将来临......


 

    第三位演讲嘉宾  赵震声教授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主题:太阳能及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发展背景:太阳能作为未来主要的可再生能源受到国际上高度重视.。世界各国从70年代开始部署太阳能的研究,尤其美、日、德、澳等国家持续投入;1996年,联合国召开世界太阳能高峰会议,发表了哈拉雷太阳能与持续发展宣言、世界太阳能10年行动计划、国际太阳能公约、世界太阳能战略规划,等重要文件;美、日、欧各国加快推进应用,例如:德国推行太阳能“家庭计划”、“十万太阳能屋顶计划”,日本出台“太阳能发电普及行动计划”,争取35年后使太阳能发电价格减半。到2020年,使太阳能发电量增加为2005年的10倍......

 


 

    插播新能源世界网回答一个网友的问题:风能讲座时间是今天下午16:50-17:20,演讲人是清华大学  王  峻  副教授,以及明天上午的10:40-11:10,演讲人是南京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副院长 李先允  教授,及明天下午14:40—15:10的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张  兴  教授。

    中科院理化所代表性成果:

   超分子体系中的远程光诱导电子转移和能源传递

    。天然气、含氧煤层气低温液化获得成功应用

    。焦炉气综合利用新工艺示范工程

    现场时录何祚庥院士提问演讲嘉宾(简要)

    问:透紫外线,不透红外线的硅光电池玻璃技术是否成熟?

    答:具体波段无法回答,现在我们的技术已经成熟,并且已经转让给两家企业进行试验、生产,同时也欢迎何院士到我院指导!


 

    插播:新能源世界网提示:网友可以就演讲嘉宾的演讲内容进行提问!

    第四位演讲嘉宾  刘静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主题:无尽的前沿:超常规能源利用技术的研究与挑战(太阳能发电、新能源、微能源)

    超常规的理念是能源利用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本策略和突破口,这种努力不仅仅是一种特殊观念,在今后的探索中应该成为一种常态。唯有这样,今天的超常规能源技术才能成为明天造福大众的常规技术。不难看出,围绕极端或超常规情况下的物理及工程学探索是当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一个潮流,本文讨论的主题正体现了这样一个特点,此方面的研究可望促成大量前瞻性课题的开展和突破。今后,在超常规能源技术研究中,应着力面向“重点突破,整体提升”,实现由单一化研究到材料、器材及系统等的集成化转变,以期真正推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主流成果,同时在关键共性的能量传输与转换机制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实现超常规能源利用方法的若干重要跨越,在原理突破的基础上,发展出全新的超常规能源应用技术。可以认为,超常规能源领域展现了无尽的前沿。

    第五位演讲嘉宾  林红教授 清华大学

    主题:新型低成本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发展

    不同于基于单晶硅的第一代太阳能电池和薄膜硅的第二代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电池作为第三代太阳能电池具有无法企及的低成本优势,其成本仅为传统太阳能电池的1/3~1/5。并且,它还具有很多独特优点,如:低成本、易于制作、随温度升高转换效率高、装饰性、柔性可折弯、.对入射光的角度敏感度小、可以用于非常弱的光源、适合于大的温度范围、可在阴天或有临时或长期的部分遮挡下使用。   

    太阳能电池产业潜力巨大;新型低成本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面临机遇 ;抑制电子复合是提高电池效率的重要手段。


 

    新能源网提示:下午14:00-14:30 江苏大学能源动力学院 左然教授 主题:太阳能建筑采暖和辐射降温系统的研究

 

    下午的演讲马上开始!

    第一位演讲嘉宾  左然教授 江苏大学能源动力学院   

    左然,美国东北大学博士(92年)。现任江苏大学能源动力学院热物理系教授、博导。为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理事。承担传热学、新能源技术、传热传质的微观机理等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教学。研究方向包括MOCVD反应器的输运过程分析和计算机模拟、太阳能建筑采暖、微电子器件散热等。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SCI收录9篇。在太阳能热利用和MOCVD反应器等领域申请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约10项。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可再生能源概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出版)。 

    主题:太阳能建筑采暖和辐射降温系统的研究

    太阳能利用的范围:光-电转换(单晶硅/多晶硅/薄膜硅光伏电池);光-化学转换/生物质能转换(光催化制氢、光合作用等);光-热转换(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采暖和太阳能干燥、太阳能空调、太阳能海水淡化、太阳灶、太阳能热发电)

    建筑采暖中的能源,建筑能耗在在发达国家约占总能耗的40%;我国的城镇(不包括农村)建筑采暖用能约占全国商品能源总消耗的30%。 随着城市住宅的扩张,建筑用能急剧增加。 
    太阳能建筑存在的问题:被动式太阳房技术含量低,室内温度低(通常不到12℃),无蓄热,也未考虑夏季降温;被动式太阳房必须采用特殊建筑材料,从地基盖起,不适于现有的民房或商用房的改造。需增加建筑造价约20%,故经济效益不大,难以推广;主动式太阳房(或利用太阳电池)造价贵,结构复杂,目前仍在试验阶段。难以广泛推广。

    另外一个研究领域是辐射制冷,目标:寻找一种材料作为辐射体,其在8~13µm波段的发射率接近1,在其余波段的反射率接近1,则物体在常温下发出的辐射将透过大气层辐射到外太空,而来自太阳的辐射将被反射掉,从而造成能量收支不平衡,实现制冷。(a)理想辐射体的能量收支图(b)理想辐射体的辐射特性

    太阳能建筑采暖和降温系统产业化目标:研制一种可方便铺设在建筑物屋顶和南墙的“半主动式”太阳能空气集热装置,将太阳辐射转化为空气热能,输送到室内并加以储存,实现建筑物冬季采暖;研制一种太阳能空气集热/土壤储热系统,白天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加热空气,利用风机把热空气送入地下,将热量传给土壤储存。夜间利用风机把地下贮存的热量通过气流带到地上,实现温室夜间供暖; 研制一种红外吸收/辐射系统,利用建筑物与大气窗口之间的温差,白天将建筑物内发出的红外辐射吸收并储存,夜晚将其发射到天空,使建筑物降温。   

    第二位演讲嘉宾  韩宏伟 研究员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

    韩宏伟 ,2008年4月加盟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2007至2008年,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先进电子材料中心ACES,博士后;2006年4月至2007年4月,澳大利亚Monash大学材料工程系,博士后;2005至2006年, 武汉大学物理学院讲师;2005或武汉大学物理学院博士学位;2000年获得武汉大学化学学院学士学位。在Adv Funct Mat、APL等杂志上已发表SCI源刊论文18篇;申请发明专利8个(其中4项已获授权),参加研究生教材编写专著一章(约5.3万字)
主要职责:团队负责人,日常管理,成员分工,器件集成,胶体制备

    主题:低成本全固态单极板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电池应用的三大影响因素:效率、稳定性、价格;

    新型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C)可以帮助实现太阳能电池应用的梦想。

    单片全固态DSC—真空填充面临的挑战:二氧化钛/空穴传输材料界面电荷复合大;空穴传输材料本身电导率低;填充困难:纳米晶半导体与电解质接触差; 内电阻大。

    低成本全固态单极板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目标:以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C)为基础,为国家新型低成本可再生能源提供技术支持和能源保障。近期目标:以单机板全固态DSC为核心,开发出高效(大面积不小于5%)、稳定的器件,形成研究特色寻求资金建立全自动实验室试验线,1-2年建立500W的单极板全固态DSC转换器。

    连续制备全固态单极板DSC线—目的:为研制具有高可靠性、高重复性的全固态单基板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板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下一步建立世界上第一个500W全固态单基板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转换器提供优质可靠的电池板;为将来的产业化提供技术储备。

 


   
第三位演讲嘉宾 王保国  教授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主题:发展蓄电储能技术、实现新能源产业腾飞

    蓄电池储能技术

    电化学储能:(电极作为储能介质),如: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液流电池(电极作为电化学反应场所)如:全钒电池、锌-溴电池、多硫化钠-溴电池、氢燃料电池。机械方式储能:抽水蓄能电站、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电场储能:超导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

    全钒液流电池技术特点

    成本低:电池关键材料制备与选取,易于实现国产化规模生产,成本远远低于燃料电池、纳硫电池。

    效率高:由于正负半电池电解液中的活性物质分别储存在不同的储槽中,完全避免电解液保存过程的自放电消耗,经过优化的电池系统充放电效率接近80%。

    规模大:通过改变储槽中电解液的量,能够满足大规模储能容量需求;通过调整电池堆中单电池数量和电极面积,满足额定放电功率。

    寿命长:电池正负极反应均在液相中完成,充放电过程仅仅改变溶液中钒离子状态,理论上可以进行无限次任意程度的充放电循环,极大延长电池寿命。

    编辑:呵呵,学术性很强啊,小编都快跟不上了。

    第四位演讲嘉宾 张兴  教授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主题:高效聚风型风机的研发及其应用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聚风型风机已经全部国产化,包括硬件和软件。大家可以看到,风机会自动跟踪风向,一台风机装了聚风罩可以提高三倍的发电量。

下面,我讲一下具体原理:

 

                                张兴教授激情演讲
 
    我们居住的环境日益恶劣,这是我们研究小型风机聚风罩的原因之一。该项目是一个新挑战,使全面发电利用中国西北高性能风风力发电机组。这是第一次尝试建立一个风力发电场使用有风的风力发电。该项目旨在建立一个微网格模型植物,利用自然能源,预计在将来的需求很大。
    该项目利用取之不尽的风能灌溉树木绿化沙漠。这是一种有效利用风能来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示范项目;将成为最有效的项目之一阻止荒漠化有力技术项目。
    该计划将有助于在中国的能源需求,如果在未来,它结合了由一个独立的,分布式电源产生的功率,如燃料电池的有效存储方法。 
    主持人:今天的整体议程到此全部结束,谢谢各位专家的演讲与分享,也感谢在座的各位!
    (小编再补一句:明天的议程依然精彩,涉及内容主要有:热管技术,太阳能自动节水灌溉,大型风电场,低碳战略等等)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