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banner

曹留烜  厦门大学 能源学院核能研究所 副教授

   日期:2022-10-21    

研究方向

本人已经开展的工作是围绕辐照技术进行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1、核径迹法可控化制备纳米孔道,利用制备的核孔膜研究纳米流体的输运性质,主要关注纳米尺度下的高效离子输运和能量转化机制,重点解决了纳米孔道内的选择性高通量输运的问题。通过对纳米孔孔道中阴阳离子选择性和电荷分离机制的研究,提出利用人工纳米孔道进行盐差能转换,并开展了系列的基础研究工作,解决了传统膜技术中存在的离子通量低的问题;发展了用于描述多孔体系纳流输运的数学模型,揭示了多孔集成对离子输运效率的影响,修正了领域内长期使用的多孔体系线性增长评估模型;进一步研究了高通量的微观结构设计,在垂直排布的二维片层结构上实现了高通量的选择性输运,并用于高效的渗透能和机械能转化,实现了最高的功率密度。文章总引用1421次。2、利用电子束/γ射线辐照进行有机污水的降解和固废处理。在电子束辐照污水处理技术的产业化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开发了电子束辐照协同催化工艺,比获得核能协会一等奖的电子束辐照污水处理工艺在处理效率上有显著提升。已经和国家电投等企业开展合作,正在就技术中试和产业化开展合作。

个人履历

201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取得核技术应用专业工学博士学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企业项目十余项。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Advanced Science,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CS Nano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34篇,授权发明专利10项。近5年以一作/通讯作者发表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5篇。担任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CS Nano, Energy等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人。担全国材料与器件科学家智库专家委员会委员及理事会会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子束离子束专业委员会委员

202035-202536日,全国材料与器件科学家智库专家委员会委员会委员及理事会会员。

20198月至今,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子束离子束专业委员会委员。

20128月至今,厦门大学能源学院,助理教授、副教授。

20079-20127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博士。

20113-20116月,德国重离子物理研究所(GSI),学术交流。

20039-20077月,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学士。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