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banner

“十二五”:中国模式走向成熟的机遇期

   发布日期:2011-09-02     浏览:919    

基于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基于“十一五”时期中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优异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对“十二五”时期中国社会发展前景抱有美好的憧憬和特别的期待。同社会各个方面不断取得的具体成就相比,如何利用好“十二五”这一特殊的战略机遇期,推动“中国模式”走向成熟,应当是我们在全球视野中关注的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这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的实践问题;这既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也是世界发展的重大问题。

在高度理性化的现代社会,一种发展模式的生成与成熟,不会是一种自发的“自然历史过程”,我们必须为之作出特别的努力,我们必须积极推动中国模式的理论自觉和实践完善。

确证中国模式的现实存在

确证中国模式的现实存在。这是一个前提性的问题,也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关于是否存在着中国模式,或者是否形成了中国模式,无论是国外的政要和理论家,还是中国的专家和学者,他们或者基于事实的判断,或者基于价值的分野,或是基于策略的考虑,都存在着各种分歧,甚至相互冲突对立的观点。无论是基于事实的判断,还是基于应然的考虑,我们都必须肯定中国模式已经存在并处于生长期。

从事实的角度来看,中国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国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功应对,中国在世界经济、政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越来越趋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现象,它实际上证明了我们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发展、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已经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一条发展道路,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称之为“中国模式”。

从应然的角度来看,几代中国进步人士、共产党人和广大民众近百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探索和半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应当也必然会凝结成一种成功的健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没有一种既不断创新又相对稳定的发展模式,我们的社会发展就无法进入相对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推动中国模式的理论自觉

断言存在着中国模式,并非说这一模式已经完全成熟。相反,我们现在还不必急于拿出一个“中国模式”是什么的结论或者定性描述,这是因为,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的基本内涵和世界意义尚未清晰地提炼出来,远未达到理论自觉。

当下学术界对中国模式问题表现出空前的热情,并从不同侧面对中国模式提出各种解读。然而,要真正实现中国模式的理论自觉,则需要更为扎实、更为全面的理论建构。对中国自身发展经验和成就的总结而言,简单地强调历史的影响或是简单地强调现实的要素,以及简单地用经济的作用或者简单地用政治的因素去概括或者“命名”中国模式,都是表面化的解释。真正需要的是多学科的互补性研究,要兼顾历史的传统的影响和现实的体制机制创新,统筹社会发展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价值的等相互交织的多重内涵和有机联系,从而对中国模式做出综合的理论提炼。

进而,对中国模式的理论提升必须放到世界的格局中。我们不应该仅把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作为我们唯一的参照系,还要善于全面地研究和总结俄罗斯等传统强国的发展道路、巴西和阿根廷等新兴经济体的发展道路、亚太国家的发展道路、西亚北非阿拉伯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道路等等,要形成一个多元差异的参照系,从而在多维比较中为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进行定位。这种研究,既有助于对中国模式的理论提炼,又有助于增强中国模式的理论解释力和话语权。

加快中国模式的实践完善

断言中国模式尚不成熟,不仅是因为它在理论上尚未达到自觉,而且因为它在实践上还处于初生的、尚未充分展开的状态,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考验。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模式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等逐步展示出自己的活力和优越性,为中国模式的生成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各个领域的改革不仅在细节上和微观层面上远未完善,而且它们相互交织所形成的宏观社会运行体制和机制也尚未进入相互有机关联和协调发展的成熟状态。同时,改善民生、完善社会服务、协调不同利益群体、应对突发事件和非传统安全等艰巨的任务和困难,都使我们的发展模式的生长和成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如果把中国模式的成长放到国际格局和全球背景中看,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就更为严峻。中国在快速发展中遭遇到“成长的烦恼”和“资本逻辑的打压”,我们发展的国际环境并不是很好。应当说,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中国已经不可逆地被卷入到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之中,并且分担着各种全球化风险,以及粮食问题、人口问题、石油问题、环境问题、气候问题等全球性问题的压力。但是,我们迄今的发展更多地依靠内需拉动,我们在市场机制、资源配置、国际流通等方面还没有真正分享全球化的实惠。一些发达国家从“资本的逻辑”和自身价值观的“傲慢与偏见”出发,常常只承认中国的经济成就,而不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主体地位,不承认中国的体制、价值和文化成就,并常常以“中国责任论”和“中国威胁论”来指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因此,中国模式要真正走向成熟,任重而道远。

彰显中国模式的世界意义

推动中国模式走向成熟,不仅要实现理论自觉,加快实践完善,还要清醒地认识和深刻地阐发中国模式的世界意义:中国模式的成熟不会只是本土经验和民族文化的积累,而必然是世界文明的一种重大进步。
从理论上讲,中国模式的出现从一个方面证明了世界上不可能只有一种发展道路、一种模式,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应该一方面积极收获全球化的成果,借鉴世界的文明成果;另一方面,一定要脚踏实地认清自己的国情,然后在国与国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从而推动一种包容性的发展。特别要强调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中国模式”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一些政要和学者经常谈到的那种带有强制性和霸权意义的模式。因为在他们的价值观中,只有完全服从于“资本的逻辑”的西方发展模式才是人类唯一正确的模式。中国模式不是这个意义上的模式,中国的模式是一种结合中国的国情所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是多种模式中的一种。

从实践上讲,中国社会通过健康的、成熟的发展模式取得的更大的成就和综合实力,对于世界的和平和健康发展是十分积极的现象。当今的世界体系和全球格局中充斥着各种霸权和不平等现象,对于西方发达国家依据“资本的逻辑”所建立起来的政治霸权、经济霸权和文化霸权,不仅需要各种正义的价值观在道义上加以反抗,更需要像中国模式这种包容性的和正义的现实力量去加以抵御和制约。总之,努力提高中国模式的理论解释力和实践影响力,将有助于推动人类社会朝着正义的、包容性的发展方向前行。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