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banner

新产业变革促进中国生产力发展

   发布日期:2013-09-17     来源:经济参考报    浏览:858    

     16日,由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微博)》主办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大讲堂”在长沙进行巡讲。专家在巡讲时表示,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新产业变革将促进中国生产力的发展。

  华盛顿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杰里米·里夫金,科技部政研室主任胥和平,新奥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兼首席技术官甘中学分别作了专题演讲。长沙市直机关、相关企业近400余人聆听了专家演讲。

  杰里米·里夫金说,“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史上第一次智能基础设施革命,必将带来人类生产力的突飞猛进发展”。他分析说,能源互联网将每一件家电、机器,每一个企业、住宅和每一辆交通工具都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智能网络。仅在美国,就有2600万数码智能电表在提供电力使用的实时信息。今后十年,美国和欧洲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每一座建筑物都将装上智能电表。每件家电—电视、洗衣机、电脑等,都会装上与智能电表和能源互联网相连的传感器。

  杰里米·里夫金指出,通用电气研究报告指出,到2025年,智能工业互联网将提高所有经济部门的效率和生产力,大约一半的全球经济总量将受其影响。

  杰里米·里夫金认为,“中国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风能、地热、太阳能等,相信一定会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并大大促进本国生产力的发展”。里夫金表示,中国是新能源的沙特阿拉伯,中国新能源的巨大潜力超过世界上所有主要国家。中国太阳能的辐照令世界各国艳羡,中国的风力发电机在沿海的分布超过世界上所有国家,中国拥有巨大的地热能储备正在地下有待发掘,有巨大的生物质能在整个国家分布,海洋潮汐在不断地拍击海岸带来能源的供应。“我看到中国所蕴含的在新能源方面的资产,中国在这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

  目前,中国政府以及中国科研领域、学术领域、商业领域都在大范围地讨论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一话题。在有些国家可以进行接近零边际成本的能源生产时,中国仍处于煤炭、天然气和核能时代,这些能源不但费用越来越高,而且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里夫金指出,第三次工业革命有点像w ifi,通过网络最后连接到一起。“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中央政府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会给我们带来监管、标准和各种准则,并提供各种激励措施以及路线图促进这方面的发展。而在像长沙这样的城市需要不断地实现本地化和个性化的发展”。

  胥和平表示,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如何划分的探索,意义非常重大。有专家认为,因为现在全球处在经历智能化产业更新的过程中,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可以被认为是智能化革命。例如我国的浙江省提出了“智慧浙江”的概念,该省选择了十个城市,每一个城市主要发展一个产业的智能化建设,然后采用互联网技术将这些亮点联系起来,形成新的智能化社会管理系统。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所有人都在抓生产线、流水线,抓大规模生产。如今发展光伏和风电,我国还是这么抓,这是不行的。”胥和平认为,虽然现在人们能实际体会到新产业革命对生活带来了深度的调整和转型,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亦非常明显,现阶段我国发展新兴产业仍然走的是传统产业的发展路线,最大特点就是仍在考虑如何将制造业规模化,观念上没有任何变化。

  “相较之下,产业的商业模式和组织方式更为重要,是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胥和平以小米手机为例,截至2012年,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仅用了两年时间,实现了750万部的销量,销售总额超过20亿美元,被称作商业史上的奇迹。但是,该公司没有生产基地、没有研发团队、没有销售链,制造全是依靠各生产企业及研究院提供支持,销售则放在互联网上。

  胥和平表示,小米公司虽然属于制造型企业,却和传统制造型企业完全不同,正符合了里夫金提出的“分散式制造”理念。小米公司的模式与传统制造产业相比的优势在于,一旦市场需求出现了变化,他可以迅速调整生产路线,并推出新的产品,彻底杜绝了产能缺乏或产能过剩的问题,值得其他同类企业思考。

  甘中学表示,能源互联网的概念与此不谋而合。他认为,虽然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新型能源的获取并不存在成本问题,但现在仍难以大规模普及。这是因为我国目前处于新旧能源交替的过渡时期,仍缺乏获取新型能源的智能化平台。因此,新奥集团提出了泛能网的概念,便是将以上新型能源网络、互联网及信息网全部纳入一套全新的能源网络体系,既面向未来,同时结合了我国基础设施的优势,以更好地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

  甘中学认为,泛能网通过地下气化采煤技术、气电联产技术和微藻生物吸碳技术等生成清洁煤电、生物柴油和煤制燃气,同时与可再生能源风电和太阳能汇集于储能单元,并通过智能控制平台向用户提供洁净能源。运用了泛能网技术的廊坊未来生态城建成后,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率将达70%,碳排放量减少70%。未来,泛能网可能将更多外部能源嫁接进来,并进行智能高效的配置,与其他能源企业联手推动“现代能源体系”的建设。

  (方家喜 林远)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