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banner

从战略上提高能源国际合作主导权

   发布日期:2013-09-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在线    浏览:1158    
9月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与新能源经贸观察杂志社承办的《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报告2012/2013》发布会暨中国能源国际合作二十年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国内外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及能源企业代表出席会议,共同研讨能源国际合作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与会人员认为,从1993年成为成品油净进口国至今,我国开展能源国际合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在国际上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但是,在世界能源格局与合作模式发生深刻变化之际,中国需要进一步提高在能源国际合作中的主导权。

  中国能源国际合作取得重大成就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对能源的需求不断上升,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能源进口大国和能源消费大国。“2013年是继往开来的一年,很有必要回顾中国能源国际合作走过的历程并展望未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报告2012/2013》主编许勤华将二十年来中国能源国际合作的成就总结为以下四点:能源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建立了多个油气合作区域,搭建了能源贸易体系框架,中国能源公司国际竞争力迅速上升。

  2009年后,中国四大能源公司海外收入有了进一步飞跃。“塔吉克斯坦自古以来就和中国通过丝绸之路相连,我们也特别欢迎习主席最近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这个新理念面向21世纪,能够增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增强商品、技术和各方面成果的交流。”塔吉克斯坦驻华大使拉希德·阿利莫夫确信,在不久的将来,来自塔吉克斯坦的清洁能源就能输送到中国新疆地区。

  “过去的二十年里,随着中国经济的开放和快速发展,能源工业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特别是在油气的海外合作领域。”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震表示,在未来的十年到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期,中国经济将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对能源的需求总量会上升。随着中国的崛起和成长,中国在未来国际经济合作中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塔吉克斯坦与中国将在上海合作组织能源俱乐部框架内进行能源合作,两国未来的许多合作与中国同其他中亚国家签订的各种协定是相关的。”阿利莫夫介绍,“比如,有个协定是建设一条从土库曼斯坦到中国的新管道,而这条管道将途经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我们相信这个工程项目会成为中国和中亚国家战略合作的典范。”

  世界能源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目前,我国已在全球33个国家实施了100多个国际油气合作项目,建成了五大国际油气合作区。我国已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能源合作伙伴,同时也推动着国际能源秩序的多极化。不久前,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中亚,再次与中亚国家签订了能源合作协议,土库曼斯坦将追加2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出口量给中国。许勤华认为,我国二十年能源国际合作的发展历程有以下三大特征:一是中国能源国际合作领域多元化,从油气扩展至可再生能源、科技装备等多个领域;二是国际合作对象不断扩大,与近40个国家建立了双边能源合作;三是合作方式不断创新,金融因素的介入和非国有企业参与的合作主体日益增多。同时,中国的能源安全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零和的现实主义观到双赢的自由主义合作观,从能源独立观转向能源相互依赖观,对能源供应的关注日益转向了对能源需求的关注。

  二十年来,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国际能源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今年6月21日,中俄签署了俄罗斯向中国增供原油的长期贸易合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石泽说,世界的油气格局出现了生产西移、消费东移的趋势,这反映出世界能源的消费重心已经由发达国家转移到新兴发展中国家。此次中俄能源合作对应对能源格局变化和金融危机、提升两国合作水平都是难得的机会。

  “现在主要有两种能源利用方式:一种形式是发电,其主要能源是煤炭、核能、天然气等;另一种是交通运输,其绝大部分燃料都源自石油。”美国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联席主任、美国能源安全委员会高级顾问加勒·卢福特博士认为,石油的价格是全球性的,每次中东出现暴乱或战争,全世界都要为此支付更高的石油价格,继而影响全球经济,因此需要引入新燃料与石油形成竞争。随着天然气市场重获生机,世界多元化能源格局正在形成。

  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潜力巨大

  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能源的需求急剧上升,这带动了中国能源理念的转变。“基于中国能源现实发生了变化,从改革开放初期能源自给自足走向目前开展的能源国际合作,从‘十一五’计划的能源供给安全观转向多种能源综合发展,中国在从能源国际合作学习者、追随者逐渐转变为能源国际合作的主动参与者和规则制定者的过程中,体现出在能源发展理念上的创新、协商机制上的融合和国际能源问题上影响力的增强。”许勤华认为,中国的能源国际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地缘政治,加强了中国与全球主要国家、地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联系,促进了相互理解,缓解了不少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重塑了国家关系,使其变得更为稳固和富有弹性。

  “尽管已是世界油气市场最大的买家,但中国在国际能源领域缺乏相应的话语权。”中共中央外事领导小组办公室政策研究局副局长李鑫炜认为,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国际形象一直是碎片化的,在有些方面,中国的形象被曲解了,能源消费大国的形象被放大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贸易推广交流中心主任杨晓东指出,现在是国际能源合作的最好时机,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用战略的眼光在能源合作中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

  “中国能源国际合作二十年的发展成果有目共睹,道路是正确的,产生的影响是正面的,但也存在问题。”许勤华指出,中国企业走出去隐含着潜在的政治风险,具体表现为走出去会受到地缘政治经济的影响,而随着相互依赖程度加大,中国受到外部风险影响的几率也将增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开展能源国际合作必定会给中国对外关系带来一种负附加值的外部效应,会给正常的双边关系贴上能源标签。因此,应增信释疑,慎重对待敏感性问题,鼓励民间力量参与双边能源合作,恰当选择多边合作模式,克服中国能源多边国际合作短板。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