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banner

提高电气化水平成世界能源发展共识

   发布日期:2014-05-16     来源:来源:亮报    浏览:1020    
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王乾坤

  《亮报》2014年5月14日第4版

能源需求预测越来越体现出对能源政策、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方向的重要导向作用。国际能源署(IEA)、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管理局(EIA)、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IEEJ)等国外机构长期从事能源统计与预测研究工作,它们发布的预测报告集合了全球能源精英的智慧,受到各国政府、行业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笔者研究了IEA于2012年11月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2》、EIA于2013年7月发布的《国际能源展望2013》、IEEJ于2013年1月发布的《亚洲与世界能源展望2013》三份报告后,发现这三大国际机构的研究结果存在以下共识:

从宏观层面来看,全球能源需求总量持续增长,能源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凸现。尽管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放缓,能源需求将长期保持微弱增长,但发展中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快速增长、人口持续增加、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将继续成为世界能源消费增长的引擎。

从对整个能源系统的贡献度来看,中长期能源电力结构仍将以化石能源为主,风电等新能源快速增长,但所占比例及作用有限,现有能源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2035年前,新能源仍然处于补充和从属地位。

尽管新能源短期内难以成为主流能源供应方式,但未来新能源的发展将推动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比重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电能作为清洁、优质、高效、便捷的二次能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在终端利用环节将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其他终端能源逐步形成替代。

全球电气化水平仍将日益提高,电力在能源供应体系中的地位呈加强趋势。

从历史经验看,1980~2011年,全球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从10.9%提高到了17.7%。在此期间,美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也从13.3%提高至21.7%,增加了8.4个百分点。

从三大国际机构的预测结果看,电能比重提高这一趋势仍将延续。以IEA预测结果为例,在其设置的三种发展情景下,发电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预计将从2010年的38%提高到2035年的40%~44%。2010~2035年世界电力消费增速在1.7%~2.6%,远高于一次能源0.6%~1.6%的增速,也高于终端能源0.7%~1.5%的增速,由此使得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量的比例也将持续提高,预计将从2010年的18%提升至2035年的23%左右。

基于三大机构的能源情景研究,中国能源需求都将保持快速增长,但对于未来中国能源需求所占世界份额以及对中国能源结构的判断差异很大,这反而表明,要解决中国能源、电力、电网的发展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立足国情。

在当前背景下,转变我国能源发展方式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能源行业本身,既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通,更与建设“美丽中国”相连。粗放型能源发展方式是肆虐大半个中国的持续雾霾天气的重要成因之一,为了改善当代乃至子孙后代的生存、生活环境,加快转变能源电力发展方式迫在眉睫。

  提高电气化水平已成世界能源发展共识。目前,随着能源消费进入平稳增长阶段,能源发展面临的环境制约日益严峻,我国能源行业的工作重点已经从以往单纯的保障供应,逐步转向保供应与管需求并重。我们现在提出“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实质上是要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化石能源很大比例都是直接在终端燃烧消费,比如每年的煤炭消费量中只有50%多一点是用于发电,其余都是直接燃烧消费,这个过程中会排放大量污染物和粉尘。在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下,应该并且也能够增加发电用煤比重,以电能替代工业和生活用煤。这也说明,节能减排与提高电气化水平并不矛盾,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并不意味着要控制电力的增速。

国际机构预测的结果表明,国家电网公司坚持推进“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的能源替代战略,以提高电气化水平为抓手,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变,符合国际能源发展趋势。国家电网公司全面推进电能替代,积极推进工业锅炉、居民取暖厨炊等用煤改为用电,大幅减少直燃煤,大力推进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对石油的依赖。2013年,国家电网公司累计推广热泵项目1000个,电采暖项目17.28万个,电蓄能项目453个,电灌溉项目5.38万个,陶瓷窑炉电加热项目175个。据测算,如果全面实施电能替代和电从远方来,2015年、2020年东中部地区PM2.5污染可比2010年分别降低12%、28%左右。 综上所述,在了解世界能源发展趋势的大前提下,我国应正确把握未来能源电力发展趋势,科学认识当前能源发展形势。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比重,既是世界能源的发展方向,也是破解当前我国能源、环境发展困局的必由之路。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