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banner

黄震代表民进中央发言:开展碳预算制度试点,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发布日期:2023-07-04     浏览:285    

6月27日,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13位常委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大会发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出席。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代表民进中央在会上发言。



开展碳预算制度试点

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碳预算制度是指在特定时期内,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主体设定温室气体排放上限的一种总量控制方法。碳预算制度既是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必要的制度安排,也是有力、有效、有序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手段。


一、建立碳预算制度的必要性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极具挑战的系统工程,从国际经验看,碳预算制度是有效的总量管理方式,解决了碳排放空间被过度占用、不公平占用这一“公地悲剧”难题。碳预算制度能够有效发挥市场高效配置资源的作用,有利于企业通过多样化举措达成节能减碳要求;有助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有效引导碳排放指标,能够灵活助推产业结构低碳化、高端化转型升级;有利于对接国际低碳规则,促进形成真实、有效反映我国碳规制成本的碳定价机制,帮助外贸企业更好应对国外“碳关税”要求。


二、我国建立碳预算制度已具备良好基础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建立碳预算制度已经具备良好的工作基础。目前我国在企业碳排放数据填报及管理上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方法学和管理规范。随着2021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我国在建立碳预算制度上已经有了可投入运作且相对成熟的市场工具。国内企业在碳交易试点运行及全国碳市场建设进程中,对碳管理相关工作有了一定了解,国内各省市通过积极探索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价等工作,在碳排放管理上也已经具备了较丰富的工作经验。


三、夯实基础工作,着手开展碳预算试点


一是进一步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夯实碳预算制度的数据基础。系统梳理需要统计的基础数据类型、口径、统计频率等,包括煤炭、油品、天然气、电力等不同能源品类的消费量,着力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健全省、市、县三级的基础数据统计制度,提升数据的可追溯性和精细化水平,确保数据规范统一。完善企业层面的碳排放核算、报告与核查体系,发挥独立第三方核查机构作用,积极探索推广碳成本核算的方法和路径,帮助企业控制碳成本。探索基于物联网的精准计量监测体系,实现生产过程中基础数据的高频采集和碳排放的实时计量,与现有统计核算体系形成协同互补。


二是完善制度设计。碳预算总额的确定应充分借鉴现有能源、环境约束性指标的制定经验和实施办法,将经济环境发展目标, GDP增长、能耗强度下降、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等条件因素纳入考量。在建立碳预算制度的过程中,应该将有助于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有助于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有助于我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作为重要原则。探索碳预算指标的区域间流转和补偿模式,实现碳资源优化配置,增强碳预算执行的高效性、灵活性。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充分研究其他国家施行的碳总量管理和碳预算机制,立足于我国实际建立碳预算机制的新范式。


三是选择具备条件的市县及以上城市尽快开展碳预算制度建设试点。根据地区“双碳”目标,设定年度碳预算总量,结合碳预算做好各类产业的规划,在有限排放空间内优先支持有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项目与发展模式。开展项目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将实施前的碳排放概算、建设运行过程中的碳排放计量、项目退出前的碳排放结算纳入碳预算管理,强化过程管控。协同推进碳预算制度试点与碳绩效考核,为全国建设碳预算制度提供有益探索,积累经验,进一步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