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banner

11家能源央企上半年成绩单

   发布日期:2023-09-04     浏览:550    

中国石油上半年经营业绩再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2023年上半年,中国石油积极把握市场机遇,统筹推进业务发展、改革创新、提质增效、安全环保等工作,大力推动油气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持续深化炼化转型升级,不断加强市场营销,稳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积极开展新能源新材料新业务布局,实现油气两大产业链平稳高效运行,主要生产指标全面增长,经营业绩再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该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852.7亿元,同比增长4.5%;自由现金流首次突破千亿元,同比增长17.6%。


油气新能源业务融合发展成效显著。中国石油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积极推进高效勘探和效益开发,积极推进海外油气合作。2023年上半年,该公司油气勘探共取得16项重要发现、25项重要进展,油气产量当量创历史同期新高。持续优化新能源业务发展规划,坚持油气与新能源业务融合发展,积极开拓清洁电力和地热市场,全力推动千万千瓦级新能源项目落地。


炼化新材料业务供产销贸一体协同成效突出。超前研判市场走势,提前筹集原油资源,优化原油采购、降低进口成本,按效益统筹优化装置负荷、提高成品油收率,按需优化产品结构,国内原油加工量、成品油产量等均创历史同期新纪录,航空煤油、炼油特色产品产量实现大幅增长。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新材料业务发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一批新产品成功投产。


成品油销售质量和效益持续改善。坚持产业链效益最大化原则,深化批零一体、油非互促、线上线下融合,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突出重点区域、重点站扩销上量,国内成品油销量同比大幅增长。全力推动终端销售网络建设,积极开发加油(气)站、综合能源服务站及新能源类站点。创新非油品业务经营模式,非油业务收入、盈利能力实现双增长。


天然气产业链协同创效能力持续增强。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多措并举筹措资源,努力优化天然气资源结构、控制资源采购成本;发挥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全力加强产业链协同,持续优化市场布局和销售流向;加强市场分析研判,深化需求侧动态分析,持续完善营销策略和销售机制,营销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中国海油上半年油气产量创同期新高 成本优势持续巩固



2023年上半年,中国海油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深入实施提质增效行动,生产经营业绩好于预期,绿色低碳产业有序发展,健康安全环保表现良好。


积极践行价值勘探理念,油气资源基础稳步扩大。在中国海域,中国海油获得番禺10-6和开平18-1等多个油气新发现,成功评价秦皇岛27-3等大中型含油气构造。高效推进中国陆上神府深层煤层气勘探评价,进一步提升资源动用潜力。在海外,圭亚那Stabroek区块勘探取得积极进展,在中深层再获油气新发现。


锚定全年产量目标,积极推动油气上产。上半年,中国海油国内外油气产量大幅增长8.9%,日净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该公司狠抓在产油气田稳产增产,生产时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巴西Buzios5油田等新项目成功投产,高峰日产量将超20万桶油当量。重点新项目有序推进,为未来产量接替提供有力保障。


着力提质增效,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中国海油桶油主要成本28.17美元,同比下降7.1%,桶油作业费7.16美元,成本竞争优势持续巩固。该公司财务状况保持稳健,盈利能力强劲,油气销售收入达人民币151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人民币638亿元。


上半年,中国海油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科技促生产的能力不断增强。该公司聚焦深水深层、低边稠油田高效开发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有力支撑油气储量增长。同时,该公司持续推进海上无人化平台及智能油田建设,“深海一号”建成世界首个具备远程遥控生产能力的超大型深水平台。


该公司结合自身优势,稳步推进绿色发展。“海油观澜号”和文昌深远海浮式风电示范应用项目成功并网发电,为中国的风电从浅海走向深远海积累宝贵的经验。恩平15-1油田CCS示范工程的成功投用,填补了中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空白。持续推进绿电替代和火炬气回收等重点工程,节能降碳取得积极进展。

2023上半年中国大唐实现“双过半” 新能源投产规模创历史同期之最



今年上半年,中国大唐发电量完成2703.76亿千瓦时,原煤同比增产9%,营业总收入同比增加18.88亿元,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2.39%,净利润增长20.26%;电源项目开工超额完成上半年计划,投产容量是去年同期的4倍,新能源投产规模创历史同期之最,实现“双过半”任务目标。


今年以来,中国大唐集中打好“四大攻坚战”,系统抓好“六大工程”,全面推进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生产经营取得新突破,绿色低碳转型迈步新台阶,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积极打造研发创新平台和数字化技术平台,坚定不移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中国大唐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攻关,整合创新资源,加快推动关键技术、核心产品迭代升级和新技术智慧赋能。有效融合全产业链优质资源,加快推进世界首台套50万千瓦级大型高水头冲击式机组重点技术创新攻关,着力攻克冲击式水轮机制造“卡脖子”关键技术;大唐郓城630℃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项目完成关键技术专题审查,关键材料取得市场监管总局试制试用决定书。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助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国大唐聚焦关键环节,加大计划投产项目的督导、调度、协调力度,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大唐扎拉水电项目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大唐海口燃机项目2号机组、宝昌扩建工程11和12号机组顺利投产,阿拉善盟乌力吉40万千瓦风电项目提前并网,大唐华银娄底生态治理光伏基地项目一期工程50万千瓦全容量并网发电。随着一批优质项目的投产,中国大唐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升至44.58%,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保障能源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能源央企使命担当,统筹抓好重要时期保供电、保供热政治任务。中国大唐强化组织领导,建立长效机制,落实保供措施,保资金、保电煤、保机组稳定运行,全力满足人民群众用能需求、保障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圆满完成去冬今春、全国两会等重大保供任务。尤其是入夏以来,面对持续增长的用电负荷,中国大唐全力提升顶峰能力,电煤库存平均可用天数保持在15天以上,煤电机组开备状态处于最好水平,日发电量纪录连续刷新,迎峰度夏保供工作扎实推进。

中国华电上半年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2.3%



2023年上半年,中国华电发电装机突破2亿千瓦,电力项目核准(备案)3361万千瓦;新增开工2148万千瓦,投产装机943万千瓦,投产容量是去年同期的10.4倍;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2.3%;净资产收益率、归母净利润、国有资本回报率、资产负债率排名保持同行前列;火电发电量完成25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电煤库存充足,可用天数居历史高位;发电量同比增长4.9%,供热量同比增长2.3%。


今年以来,中国华电公司上下紧紧扭住保障能源安全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两条主线,经营发展态势持续向好,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调整优化结构布局,全面加快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迈上新的台阶。狠抓提质增效登高,服务稳定经济增长,价值创造取得积极成效。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抓好生态环保治理,能源保供能力持续增强。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服务科技自立自强,内生动力活力有效释放。

“数”览中国三峡集团上半年成绩单



上半年,三峡人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经营发展态势持续向好,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家能源集团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双过半”



2023年上半年,国家能源集团煤炭产量3亿吨,煤炭销量4.1亿吨;发电量5711亿千瓦时;供热量2.8亿吉焦;铁路运输量2.7亿吨;两港装船量1.2亿吨;航运量1.2亿吨;含主要中间品的化工品产量1411万吨。发展投入744亿元,同比增长51.1%,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双过半’,保持了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发展态势。


今年上半年,国家能源集团在能源保供、绿色转型、改革创新、乡村振兴等方面成绩突出。


能源保供全力以赴。国家能源集团以煤炭保能源安全,上游煤炭“供得上、保安全”,自产煤月均达到5170万吨、一体化出区日均达93万吨、同比增长11.4%,中长期电煤合同履约兑现率超过100%,铁路煤炭运量占国家铁路煤炭发送量的26%,自有港出港量占北方港口下水煤销售量的36%;以煤电保电力稳定,下游发电“提增量、保稳定”,集团发电量增速高于全国平均4.7个百分点,利用小时数在10个省区对标排名第一,上半年发电总量、火电发电量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长8.4%;加快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7处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通过验收,首次中标外部ERP业务市场项目,国能e商内部中长协全流程履约上线。


在能源保供工作中,国家能源集团做大做优疆煤出区,上半年出区总量超712万吨,月均119万吨,同比增长2.6倍;首次实现路港航全流程反向运输,5月30日,“西煤东运”第二条大通道“路港航”反向综合运输全面贯通,实现“路港航”一体化双向重载多式联运;国内首创重载铁路基础设施智能运维技术发布,其中智能大脑平台目前已接入既有业务系统19个,形成数据集20余个,研发新算法132余项,构建模型15个,智能运维系统的五大模块可提供近800项应用功能,满足各级用户管理、生产工作需求。


转型升级为绿色能源注入新动能。国家能源集团加快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上半年新能源开工854万千瓦、投产552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在建规模达3981万千瓦,均创历史新高,宁夏中卫“沙戈荒”大基地一期等一批项目全容量并网,玛尔挡等水电工程提前完成节点目标;实施集团全产业100%绿电消费指导意见,打造“绿色国能走廊”和“绿色办公楼宇”,绿证申领较去年底增长117%;与多省区深化合作,加快推进榆林CTC项目等23个重大项目。


在绿色转型发展工作中,国家能源集团实现全国首批首个“沙戈荒”新能源基地一期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18亿千瓦时,可满足150万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国内首个“保粮光伏”项目将投入运行,项目总装机容量30.16兆瓦,年平均发电量约为3110.59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1万吨,为绿色能源注入新动能。


改革创新激发内生动力。国家能源集团科技创新力度强度不断提升,工业锅炉节能与清洁燃烧技术等4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通过验收,投产亚洲规模最大的50万吨/年火电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示范项目,煤基特种燃料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深化改革深度广度不断拓展,榆林化工等3家单位入选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


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工业锅炉节能与清洁燃烧技术”通过验收,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取得创新性突破;全球总功率最大、单体储能量最大的飞轮储能工程项目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2兆瓦/4.5兆瓦时磁悬浮飞轮储能系统”耦合热电联产示范工程,通过国家工信部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成果鉴定,技术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我国飞轮储能参与火电调频相关领域的空白。


产业发展照亮乡村振兴路。国家能源集团已向9县下达第一批帮扶项目资金15138万元,安排帮扶项目76项,定点帮扶工作连续六年获得“好”的最高评价等次。其中,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帮扶青海玉树州曲麻莱县案例入选中央企业助力乡村振兴蓝皮书;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帮扶右玉县实现右玉老千山风电场30MW风电增容项目已全容量并网;国家能源集团西藏公司帮扶那曲聂荣县实现消费帮扶完成率89%,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训完成率233%,帮助脱贫人口转移就业完成率60%。

哈电集团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9% 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6.8%



2023年上半年,哈电集团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9%,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6.8%,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7.0%,正式合同签约额较去年同期实现大幅增长。


今年年初以来,哈电集团锚定建设世界一流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目标,统筹组织、攻坚克难、精准发力,顺利实现规模效益双增长、主要指标“双过半”。


科技创新活力持续焕发。上半年,哈电集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效凸显,多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中“40万千瓦700米级高稳定性抽水蓄能机组关键技术”顺利通过专家委员会鉴定,推动我国抽水蓄能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立于国际最前沿;汽轮机公司参建的国能(泉州)热电有限公司“热电联产分级匹配梯级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锅炉公司研制的国内首台全流程显热回收气化炉、辐射废锅、对流废锅在盛虹炼化项目应用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一次开车成功。


生产经营态势持续向好。哈电集团围绕“三商”的发展定位、“三个系统”的产业布局,市场开发呈现节节攀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经营能力不断提升的强劲态势。电机公司中标世界单机容量最大扎拉水电站1台套500兆瓦冲击式水电机组,在引领我国冲击式水电机组整体水平、提升我国水电开发能力、实现水电装备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汽轮机公司成功中标世界首个300兆瓦级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湖北应城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示范工程总承包项目压缩侧及膨胀侧换热系统成套设备,进一步加快转型发展步伐。锅炉公司在电站锅炉、工业锅炉、石化容器、电站改造以及国际市场获得多个项目订单,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动力。国际公司签订孟加拉安瓦拉590兆瓦联合循环电站项目EP承包合同,在孟加拉国电站建设领域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

东方电气集团上半年生产经营实现“双过半”



2023年上半年,东方电气集团新中标订单、新生效订单均同比增长超过40%,“一利五率”总体运行在可控区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同比提高0.89个百分点,经营指标总体较好完成“双过半”目标,各条线工作有序推进,在助力国家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强化能源电力保供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产业拓展成效明显。获得世界单机容量最大500兆瓦冲击式水电机组研制合同,抽水蓄能在变转速领域、驱动汽轮机在空分领域、氢能在重卡和工程车等领域实现市场突破,在埃及本土制造的首套油气钻机下线,综合能源获得泰国光储及综合智慧能源总承包项目,新能源材料首次进入印度市场。


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果。国内首台单机容量最大150兆瓦级冲击式水电转轮成功实现工程应用;“玲龙一号”全球首堆海南昌江小堆稳压器顺利发运;自主研制的126米全球最长风电叶片正式下线;与谢和平院士团队联合开展的全球首次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海上中试成功;提供关键技术及系统的电氢智慧能源站实现国内首次固态氢能并网发电。

中国能建上半年新签合同6459.29亿 同比增长21.24%



7月12日,中国能建发布2023年第二季度主要经营数据公告。公告显示,中国能建2023年1月至6月新签合同额6459.29亿元,同比增长21.24%。


从业务板块来看,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新签合同额2135.49亿元,占2023年上半年新签合同33.06%,新能源正加速成为该公司第一核心业务。


从地域上看,境内新签4863.51亿元,同比增长24.91%;境外新签1595.78亿元,同比增长11.28%,境外业务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


近年来,中国能建紧紧围绕提升核心竞争力与增强核心功能两大任务,聚焦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大作用进行战略布局,坚定不移推动以创新为引领的绿色化转型、数智化转型、融合化转型“一创三转”,重点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资源投入和布局,全力扩展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三新”能建平台的场景和深度,更好发挥该公司在产业链循环畅通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基础固链、技术补链、优化塑链、融合强链,全力服务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面开创企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中广核电力上网电量破千亿度 业务经营取得良好成效



2023年上半年,中广核电力统筹发展与安全,保持稳健经营,上网电量达1059.18亿千瓦时,87.04%的机组业绩指标进入世界卓越水平。


机组运行平稳,上网电量达1059亿千瓦时


2023年上半年,国内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0%,全国整体电力供需偏紧平衡。中广核电力确保在运核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为所在省区提供了安全、可靠、经济的清洁电力。


中广核电力2023年上半年实现上网电量1059.18亿千瓦时,较2022年同期上升14.09%,等效减少标煤消耗约3,17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8,728万吨,减排效应相当于种植超24万公顷森林。


运营管理卓越,近9成机组业绩指标进入世界卓越水平


2023年上半年,中广核电力安全管理体系运作有效,管理的27台在运核电机组均保持良好的安全状态,在衡量全球核电安全运维水平的重要指标——WANO(世界核营运者协会)指标对比中,87.04%的机组业绩指标进入世界前1/10卓越水平,位于国际同行前列。


中广核电力始终坚守“核安全高于一切的理念”和“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追求卓越”的基本原则,并将这些理念和原则落实到核电站生产建设的每一项具体工作环节中,以制度化的方式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持续提升该公司安全质量管理水平。


落实国家“双碳”目标,“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批量化建设稳步推进


作为我国核电发展的主力军,中广核电力践行“双碳”战略,始终牢牢把握“绝对安全”“万无一失”的核安全要求,聚焦提升核心竞争力,全面该提升公司治理,增强核心功能,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确保27台在运核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稳步推进“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机组的批量化建设。


2023年3月,中广核电力实现了我国西部地区首台“华龙一号”——防城港核电站3号机组高质量投产发电。迎峰度夏期间,该机组保持安全稳定运行,源源不断为广西及周边提供清洁动力。防城港核电站4号机组目前正按计划进行调试,预计将于2024年上半年投运发电。在广东惠州、陆丰及浙江温州等地,中广核电力管理的另外5台在建“华龙一号”机组正按计划稳步推进中。


今年7月底,包括中广核电力所属宁德核电5、6号机组等在内的6台机组获批。宁德核电5、6号机组采用中广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单台机组额定电功率为1210兆瓦。同步获得核准的华能集团所属山东石岛湾扩建一期项目1、2号机组,也将采用中广核“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中广核将全面参与该项目的建设工作。

中国绿发上半年主要经营指标实现较大增长



今年1-6月,中国绿发突出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攻坚突破示范性任务为带动,强化科技创新,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经营指标实现较大增长,经营收入同比增长33%,利润同比大幅增长。


强化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打造创新型企业。中国绿发自主研发的世界最大液化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在青海格尔木开工。两个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通过国家能源局评审。全力推动自同步电压源友好并网、光热工程等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成立65个基层创新工作室,立项科技课题38项,创新创造氛围日益浓厚。


聚焦主责主业,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本布局。中国绿发积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要,推动该公司产业结构和资本布局进一步优化。绿色能源产业跨越式前进,在新疆发挥绿色产业协同优势,成功获取首批建设指标1300万千瓦。幸福产业向国际化迈进,围绕高质量发展文旅度假、现代服务、现代商业,以国际视野多措并举推进幸福产业升级提效。低碳城市产业稳中有进,开展第二批“双碳”示范项目创建,绿色建筑认证达到196项。

来源:国资委网站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